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校报报道爱乐乐团高雅艺术传播工作
发布时间:2011-03-28 16:58:20   作者:本网站   点击量:664
305期校报3版以《艺术很近 高雅不远——你我眼中的高雅艺术》为题,报道了高雅艺术在我校的纪实,其中报道了实验爱乐乐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传播高雅文化艺术的情况。全文如下:

 

    2005年,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了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活动自开展以来,全国有500多万大学生成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我校学生也在其中。

 
高雅进行时
 
    近年来,我校积极举办合唱节、开设各类鉴赏类公选课、组织特色艺术团体定期排演,活动形式从单一的引进演出向引进与校内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在高校中反响很好,学生有需求,对于演出团体来说就有市场,另外国家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不过要真正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靠几场演出是不够的,还要经常组织校内文化活动,并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朱全德老师告诉记者。

    高雅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观念的选择“其实我以前是学化学的,老师建议我经常去听听音乐,我也坚持每天练习二胡,渐渐地我就进入了高雅艺术的殿堂。”朱书记以自身为例提出感受高雅贵在坚持,同时也向爱好音乐的同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可以先欣赏《梁祝》、《黄河》这类的交响乐,它们取材于中国,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2010年,我校已成功承办了由杭州师范大学交响乐、浙江京剧团、浙江昆剧团带来的三场演出。每场演出前,学校都会通过校网发布相关的演出公告,向同学们宣传相关的演出信息。“一场比一场受欢迎。”2010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负责人、校团委孙冬老师回忆说,“同学们的热情在我意料之外,本以为昆剧对学生的吸引力一般,但演出当晚几乎是座无虚席,出现了‘爆满’的现象。”
 
甘苦自知
 
    “沉浸在交响乐中,我往往不能自拔,一些片段甚至让我流泪。”我校实验爱乐乐团团长徐文武老师在提及自己热爱的交响乐时,感慨万分。我校实验爱乐乐团成立于2009年2月,从最初成立到逐渐壮大,过程的艰难不言而喻,但成员对高雅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让这个乐团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乐队要成立,人员和乐器都是大问题,买齐交响乐团的各类乐器就花了很大的功夫,而且交响乐是个整体,爱乐乐团有老师,有不同学院的学生,大家都要挤出时间排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徐老师说。

    艺术学院音乐系的石同学是爱乐乐团唯一一个演奏大提琴的女生,与大提琴相比,个子不高的她显得更加娇小。谈到当初为什么选择大提琴这项独特的乐器时,她笑着说:“因为大提琴很有魅力。” 大提琴是一件需要费力弹奏的乐器,左手按弦,右手云弓,这样的弹奏方式对于一个女生而言更显困难。为了改善自己左手无力的状况,石同学经常一个人去琴房练琴,常常练得手都破了。“演奏时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刻,什么疼痛都忘记了。”石同学说。
 
    红柳艺术团是我校另一个艺术团体,它成立于1995年,旨在丰富我校大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大学生艺术情操。艺术团下设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演讲与主持类以及综合类等表演团体,于2009年获得“浙江优秀大学生艺术团”称号。艺术学院的管恩光同学是红柳艺术团小提琴手,学校没有专门的小提琴老师,她就在每次的排练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回忆去年暑期实践的经历,管同学坦言这是最难忘的演出,那个夏天,她和红柳艺术团的其他同学一起到宁波象山,把演出送进了部队和社区。“大家都是自愿留下来的,天气很热,有些同学都晕倒了,却没有人打退堂鼓,能和同学一起做喜欢的事,我觉得很开心。”管同学说。
 
    教师教育学院的臧力军同学是红柳艺术团的老成员了,最初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的小试牛刀,让他爱上了舞台表演。逐渐地,他演出的足迹也从校内走到了校外,他获得过各类演讲比赛冠军,浙江省“中华颂”诗歌美文朗诵银奖等。他告诉记者,虽然演出多次,但每次彩排他都认真对待,力求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我在每次表演结束后都会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会提高。”现在,臧同学因为忙于学业,相应减少了演出场次,但他依然为同学做情景剧以及团风采展示的指导,舞台记忆成了他大学生活最绚丽的一面。
 
    校舞蹈大赛一等奖得主杨艳、许方圆等同学是全校少数学习芭蕾的女生。她们对芭蕾的热衷源于儿时的梦想和对舞蹈的喜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她们直到大学才接触到芭蕾。起初芭蕾老师并不愿意教她们,因为芭蕾对舞者身体的四肢、软开度、弹跳力、旋转能力等要求近乎苛刻,很多条件是后天无法改变的,但最终她们用自己的执着打动了老师。当第一次能立脚时,这些坚强的姑娘们也忍不住哭了。每次比赛,她们都要准备好几盒的创可贴,因为比赛后四个人脚上总会多出几道伤疤。“记得有一次,姑娘们去省里参赛,因为排舞跳了很久,脚尖上满是水泡,皮还没长好却又要穿上舞蹈鞋,看着她们强忍着泪水,我被她们的勇敢和毅力深深打动了。”提起爱徒,芭蕾舞指导老师张桂锦赞不绝口。谈及芭蕾带来的影响,四个女孩一致认为芭蕾锻炼了她们的意志。“学习了一年芭蕾,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今后我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了。”杨艳告诉记者。

 
艺术的火花
 
    走进高雅艺术的背后,我们可以看见同龄人与高雅碰撞的火花。

    腰肌劳损成了我们这一行极为普遍的“老朋友”,现在的我都成为半个骨科医生了。但还是没想过离开,昆剧就像一所母校,离开她便会想念,接近她便感到特别亲切。
 
——昆剧《三岔口》任堂惠的扮演者朱振莹
 
    京剧《王者俄狄》是我第一次看的现场版京剧。看过以后,我回味了很久,京剧竟有如此大的魅力。灯光乍亮,喊声震天,给人哀鸿遍野之感。情节跌宕,华丽的服装,凌厉的空翻,优美的唱腔,生动的表演无一不让人惊叹。
                                           ——文学院陆同学
 
    看交响乐,观众的素质要高,在演出时如果有人走来走去,就破坏了气氛。我觉得欣赏高雅艺术不应该成为附庸风雅的方式,了解它才是最重要的,感受来自内心,不在形式。
 
                                         ——外国语学院叶同学
 
    说到高雅艺术,我觉得它很深奥,就像抽象的美术作品,感觉很遥远。我更关注一些流行的信息,它比较贴合大学生的实际,当然身边有一些学艺术的同学,我觉得他们都很有气质。
 
——社会发展学院周同学
 
    我所理解的高雅艺术往往出现在剧院这种有档次的地方,演出的人很有修养,欣赏的人也很有水平。以前听同学唱美声,虽然听不懂,还是被她动听的歌声打动了,真有余音绕梁之感。
 
——医学院郑同学
 
    我觉得高雅艺术离我们的生活挺近的。校园里总会出现莫扎特和班得瑞的钢琴曲。上次一个学姐办独奏音乐会,我突然很怀念以前练琴的时光,接触了高雅艺术以后,让我的气质提到了提升。如果有时间,我会在钢琴的路上走得尽可能远。
 
——教师教育学院徐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