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应艺术学院邀请,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郭公民博士在艺术学院16幢3楼博士工作室,做题为《艺术公共性的困境——艺术破坏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学术报告,为前来听讲的教师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之旅。
讲座中,郭公民博士向大家介绍了他在公共艺术领域当下的一些研究思路和观点。首先,郭公民博士阐述了艺术的公共性、艺术破坏这两个关键命题,敏锐提出:传统美学、艺术史研究对艺术破坏这一命题讳莫如深,是一个重大空白区域,因为艺术品和世界万物一样,都有一个酝酿、产生、保存、灭亡的过程,对艺术的破坏性进行研究,就是对艺术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研究,也就建构了艺术生命周期研究的完整。继而,郭公民博士旁引博征,从本雅明到阿多诺,从汉娜·阿伦特到哈贝马斯,乃至首领性意义与共同体性意义的二重性中国古典公共观念,深入诠释了关于艺术公共性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路径。随后,郭公民博士以大量图例实证,提出对公共艺术领域中关于艺术作品身份不确定性、艺术破坏者这二者令人寻味的文化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最后,郭公民博士还与大家交流了有关如何申报高等级科研项目的经验。他认为:申报高等级科研项目不能只看风向、讲创新,更要讲积淀、积累;申报书的书写并无一定之规,申报成功与否,端赖于对所报项目主题的理解与思考是否足够深入。
讲座之后,艺术学院青年教师们与郭公民博士进行了热烈的自由讨论,纵观此次讲座,始终在开放与交流的艺术氛围中进行。这种艺术沙龙式的学术活动,是第一次在新建设成的博士工作室举行,也是艺术学院领导和广大青年教师们期待已久的“艺术沙龙”这一学术活动创新模式的实践,艺术需要不断创新的精神,艺术家们需要新鲜精神食粮,愿艺术沙龙这一崭新的艺术实践形式能在艺术学院永葆青春,结出累累果实。
郭公民博士2009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数年来持续在公共艺术领域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在今天讲座中,他以扎实的艺术人类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为艺术学院教师们带来一股新鲜的思潮与借鉴,使大家受益匪浅。
摄影/文字 刘文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