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生教育  通知公告

转发关于中国科协2022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申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6-01 14:12:43   作者:沈亚倩   点击量:267

为搭建科普研究交流平台,促进科普专门人才成长,引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普研究和实践,增强其对科普研究和实践的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2022 年中国科协科普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将继续共同组织实施“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一)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类

(二)科研成果科普化类

二、申报对象

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三、申报方式

采取学生申报、导师确认、单位推荐的申报程序,由专家评审确定资助对象。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课题。

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 1。

四、申报程序

(一)课题组需注册并登陆“中国科普研究所会议征文和项目评审系统网站”(http://kpllyth.crsp.org.cn:7001/login),进入“征集投稿”模块进行项目申报。

(二)课题组须认真填写《中国科协 2022 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申报书》(附件 2)。并在2022 年 6 月 20日前提交一式两份交至16-309沈老师处,学院将对《项目申报书》内容进行审查,学院审核后会将加盖单位公章申报书发回课题组,收到扫描件后请课题组及时上传至评审系统网站,请知悉。

(三)资助名单将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https://www.cast.org.cn)以及中国科普研究所网站(https://www.crsp.org.cn/index.html)上予以公布。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白玉媛

电 话:010-62103291

邮 箱:cast-tsinghua@cast.org.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 86 号 402 室

邮 编:100081

附件 1:中国科协 2022 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 2:中国科协 2022 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申报书.doc

中国科协科普部

2022 年 5 月 31 日


中国科协 2022 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对象及条件

申报对象为: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报人应为全日制在读研究生,毕业时间不早于 2023 年 5 月。

(二)申报课题须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主体内容。研究生根据选定的研究题目自主选择研究周期 1 年或 2 年。

(三)申请项目要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已获得其他财政资金资助的项目不得申报。

二、项目选题

(一)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类

可围绕以下选题申报或自行命题申报。

1.科普理论与政策研究

(1)“开放科学”促进科学普及和公众参与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2)科学普及与中国科学体制的形成与治理结构研究

(3)恩格斯科学技术与法的思想研究

(4)伦理风险型技术的科普解读与社会感知研究——以人工 智能医疗技术为例

(5)科学文化在科学共同体中的生成逻辑及其价值研究

(6)科学传播中科学家的形象构建与公众认知研究

(7)科学传播的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8)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

(9)公民科学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10)公民科学素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11)基于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人物研究(可以有副标题, 具体到某些理念、某位科学家,例如华罗庚、周培源等)

(12)近代女性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与塑造科学文化的关系研究

(13)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

(14)地方科学素质纲要落实调查研究

(15)中国农村地区的科普社会化协同运行机理与发展路径 研究

(16)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小院”科普服务模式构建与优化 研究

(17)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模式与对策 研究

(18)健康科普对乡村养老的影响研究

(19)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机理研究:基于科技下乡与农民 信息素养的互动视角

(20)食品安全问题“塔西陀陷阱”的科普应对策略研究 2.科普信息化研究

(21)数字时代的科学传播新模式研究

(22)元宇宙热潮对科学普及的影响研究

(23)数字时代科学谣言的传播与应对方式研究

(24)互联网中科学传播的“受众主体性”研究

(25)全媒体时代提升媒介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26)当代公民核心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关系研究

(27)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测评框架研究

(28)产业工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策略研究

(29)“以人为本”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共享智慧城市的 策略研究

(30)科学传播类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31)科普网站的科普模式研究

(32)基于互联网的科普需求分析

(33)科普视频发展趋势研究

(34)长视频与短视频在科普中的作用对比研究

(35)县级融媒体中心科技传播模式研究

3.科普科幻创作研究

(36)科学家参与科普创作的评价引导机制研究

(37)视频平台科普内容特点分析

(38)科普视频创作的科学性研究

(39)基于虚拟现实媒介的科普叙事模式研究

(40)新媒体技术在海洋科普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41)科普游戏教育性与游戏性的融合路径研究

(42)科技外宣主题与叙事方式研究

(43)青少年科幻想象力开发研究

(44)国内外科幻产业发展研究

(45)国际青年科幻创作人才成长经历研究

(46)国际科幻电影产业生态研究

4.科学教育研究

(47)我国教师群体科学素质状况与区域教育水平的关系研究

(48)科学教育多模态评估设计研究

(49)中美 K12 工程教育比较研究

(50)基于女性的科学教育项目设计与实践

(51)幼儿科学教育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建构

(52)面向小学生的无人机科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53)基于环境教育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评估研究

(54)基于小说工程跨学科活动设计研究

(55)中小学海洋科普有效机制研究

5.科普国际经验研究

(56)我国科普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历史研究

(57)国外公民数字素养发展研究

(58)媒体对国家科技形象的塑造——以日本为例

(59)核电发达国家核能宣传普及工作先进经验研究

(二)科研成果科普化类

围绕本高校、科研单位的成果,尤其是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研究如何将科技成果科普化,向公众宣传展示、向社会推广传播,从而使公众了解科技成果的原理、方法以及可能应用的方向,促进科技工作者与公众的沟通与了解,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形成相关科普作品。

三、成果要求

(一)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类选题须形成结题报告 1 篇,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1 篇。

(二)科研成果科普化类选题须形成结题报告 1 篇,以及相关科普作品 1 件(图文、展品、微视频、课程设计等方式,须在结题前完成面向公众发布)。

(三)成果要有导师签署的评审意见,以保证科学性。

(四)所有成果要明确标注课题资助来源。

四、资助经费及管理

每个项目需在 2022 年 10 月之前完成开题,根据各自选定的项目周期,在每年的 5 月之前完成结题评审。

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为 2 至 4 万元。经费拨付方式为:经费分期拨付至研究生所在高校或科研院所。项目立项后拨付一半经费;项目中期考核通过后,拨付剩余款项。高校或科研院所应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按照规定用途与项目预算专款专用。